傳言孔子是水精子轉世。《太平廣記》:「周靈王二十一年,孔子生魯襄之代。夜有二神女,擎香露。沐浴徵在。天帝下奏鈞天樂,空中有言曰:『天感生聖子,故降以和樂。』有五老。列徵在之庭中。五老者。蓋五星精也。夫子未生之前,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,文云:『水精子,繼衰周為素王。』徵在以繡紱繫麟之角。相者云:『夫子殷湯之後,水德而為素王。』」
其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,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宋公仲,十二世祖是宋前閔公,十一世祖弗父何讓位給弟宋厲公,拜為宋國上卿。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,曾為大司馬,在宮廷內亂中被殺,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鄒邑定居,作魯國的大夫。
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,為鄒邑大夫。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,他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妾,得一子名孟皮,卻腳有殘疾。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,娶了十八歲的顏徵在[來源請求],由於婚姻不合禮制,被史書稱為野合,約在魯襄公廿二年(公元前551年)生下孔丘。顏徵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,故取名丘,字仲尼。
其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,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宋公仲,十二世祖是宋前閔公,十一世祖弗父何讓位給弟宋厲公,拜為宋國上卿。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,曾為大司馬,在宮廷內亂中被殺,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鄒邑定居,作魯國的大夫。
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,為鄒邑大夫。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,他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妾,得一子名孟皮,卻腳有殘疾。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,娶了十八歲的顏徵在[來源請求],由於婚姻不合禮制,被史書稱為野合,約在魯襄公廿二年(公元前551年)生下孔丘。顏徵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,故取名丘,字仲尼。
晚年的孔子顛沛流離凡十四年,前484年,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,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,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。前483年,獨子孔鯉先孔子而死[27]。前481年,顏回先他而去世。孔子有所感慨:「昔從我於陳蔡者,皆不及門也。」哀公十四年夏,齊國陳恆弒其君,孔子齋戒沐浴三天,向哀公懇請伐齊,哀公讓他「告季孫」,後孔子向季康子請求出兵,結果遭到拒絕。公元前479年3月9日(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,儒略曆3月9日,格里曆3月4日,夏曆二月十一),孔子逝世,終年七十三歲,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。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,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。
回首一生,孔子說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